清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沿著新疆阿克蘇地區(qū)庫車縣甬庫團結村的柏油路行走。放眼望去,在綠樹紅花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紅色標語非常醒目。

村民卡哈爾達·吾提在巴扎的大馕城當起了打馕師傅,每個月有4000多元收入。
在甬庫團結村富民安居小區(qū)的石榴籽廣場上,在垂槐、饅頭柳等景觀樹映襯下,早起的村民們忙著收獲果實。
“種植景觀樹,第一年不能施肥,毛根太細,澆水就行。第二年可以施肥。樹的底部要抹上白灰,纏上膠帶,防止羊和兔子啃掉樹皮?!?1歲的買買提·蘇皮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他拉著村主任韓永勝幫忙向負責栽種的管理員朱萬獻請教種植技巧,打算在自家小院也種些景觀樹。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甬庫團結村,原來叫莫瑪鐵熱克村,維吾爾語意為“一棵樹”。
“小時候,村里到處是沙包,只有幾棵樹。每年春天,村民揮著坎土曼開荒種地,沿著大渠,栽樹插柳,防風固沙。那時候只管挖坑種樹,不顧及種下的樹是否成活,成活率很低。第二年把枯死的樹拔掉,繼續(xù)再種?!鳖^發(fā)花白的買買提·蘇皮說。
過去的甬庫團結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刮起沙塵暴連家門都不敢出,住的地窩子隨風搖晃,村里的很多老人都記憶猶新。
一年又一年堅持種樹,讓甬庫團結村變綠了。種樹也從單純的防風固沙向生態(tài)與經濟并重轉變。買買提·蘇皮是村里第一批吃上林果飯的村民。
過去,甬庫團結村大多種植小麥、棉花作物,結構單一。隨著新疆林果經濟火熱,2006年村里規(guī)劃了60畝林果基地,鼓勵村民發(fā)展種植香梨、紅棗、核桃、桃子等經濟作物。
“以前家家戶戶也都種些果樹,自己吃或者送給鄰居,賣不了錢?!表n永勝告訴記者,發(fā)展林果經濟后,首先要讓村民學會科學種樹,種出好果子。
為了幫助村民種好果樹,韓永勝和村干部先到農技站學習管理技術,然后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授村民施肥、剪枝、打藥等技術。
“一畝果園十畝田,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蘋果等七年,棗樹當年就換錢?!辟I買提·蘇皮在自家麥田里套種了15畝香梨,2011年他家種梨的第一年收入就達4000元。2018年收入3萬元。今年,買買提·蘇皮把果園擴大到了21畝。
村民漸漸發(fā)現(xiàn),甬庫團結村除了春夏的綠色,秋季也變得多姿多彩了。
自買買提·蘇皮種植香梨后,他家不僅每年靠香梨收入供3個孩子讀書,直到都步入了大學,還讓一家人住進了寬敞的富民安居房。買買提·蘇皮告訴記者,經過精心管護,他家這批果樹還能有約20多年的出果期。“村里打造3A級景區(qū),發(fā)展觀光采摘游,以后的路會越走越寬,日子會越來越好。”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甬庫團結村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生態(tài)并重、以林養(yǎng)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的綠色發(fā)展之路。
從昔日“漫卷狂風蝕春色,迷夢黃沙掩碧空”,到如今“風拂楊柳千頃綠,水潤桃杏萬園紅”。目前,甬庫團結村綠植面積達4000畝,其中林果面積3000多畝。沙塵天氣明顯減少。(馬呈忠)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