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諾對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合格證真實性負責……”近日,隨著一張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不斷開出,巴南區(qū)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也逐漸走向成熟。據介紹,近年來,巴南區(qū)積極推進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所有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均須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在嚴格執(zhí)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向消費者出具質量安全合格承諾證,即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上半年,全區(qū)共開具合格證20000余張。
記者注意到,在農產品合格證上,清晰標明了食用農產品名稱、數量(重量)、開具日期、檢測方式及細化到村的產地等內容,生產者還要蓋章或簽名,留下聯(lián)系方式,承諾“不使用禁限用農藥獸藥及非法添加物,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規(guī)定,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符合農藥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并對合格證真實性負責。
“上面白字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如果農產品出了問題,能夠追溯到企業(yè)甚至個人?!睋^(qū)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納入合格證范圍的食用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yǎng)殖水產品等品類,主體包括生產企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等。
同時,生產主體也可根據自身需要,增加合格證信息,如合格證編號、品牌信息、社會信用統(tǒng)一代碼、防偽標識等。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及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認證或登記證書并在有效期內的主體仍需開具合格證。此外,也鼓勵已經注冊各類追溯管理平臺的主體其產品附帶電子合格證、追溯二維碼;鼓勵“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企業(yè)率先實施“一品一碼”追溯管理。
簡而言之,這張合格證不僅是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也是生產者的“承諾書”。對虛假開具合格證的、承諾與抽檢結果不符的生產主體,將被納入重點監(jiān)管對象,加大抽檢頻次,依法嚴處。
據悉,近年來,巴南區(qū)積極推廣“合格證+追溯碼”模式,樹立一批追溯示范標桿企業(yè),引領帶動質量追溯推廣應用,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全部納入追溯管理。上半年,已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企業(yè)114家,累計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20000余張,涉及農產品2342余噸。?(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