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很多便利店里都添了一臺暖柜,里面放著五花八門的暖飲。不過,很多上班族反映,自己購買暖飲的時候都顧慮——想挑上一瓶最熱的暖暖手,又怕加熱時間太久,塑料瓶有毒素析出或者飲料變質(zhì)。那么,你覺得塑料瓶裝飲料到底該不該“暖”、多“暖”才合適?
拿鐵、奶茶、烏龍茶、茉莉花茶、蜂蜜柚子茶、蜂蜜香橙茶,還有時下流行的草本藥茶……在南京河西一家便利店的暖柜里,擺放著八九種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暖飲。工作日早高峰時間,很多上班族進入便利店,購買包子、面包等早餐時會順便買一杯飲料,但記者現(xiàn)場觀察了20分鐘發(fā)現(xiàn),買熱豆?jié){、熱牛奶以及咖啡的居多,買瓶裝暖飲的卻很少。
“顧客還是更習慣用豆?jié){或牛奶搭配早餐。”店員告訴記者,冬季冷飲和常溫飲料銷量會明顯減少,而熱飲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女顧客,喜歡買一杯熱飲,喝下去暖胃之前,還能先暖暖手,但是購買瓶裝暖飲的不多。她認為,主要原因是暖飲并不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口味,比如幾款果茶,冷藏或者常溫下口感更好,而加熱之后味道怪怪的。
幾乎每天都在便利店吃早餐的小張認為,暖飲不受歡迎的原因在于它的溫度很尷尬——溫度太高了,消費者擔心塑料瓶受熱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zhì);溫度不夠高,拿到冬天的室外幾分鐘就不暖了。相比之下,便利店里現(xiàn)打的咖啡、豆?jié){和牛奶,更符合大家冬季的需求。
就像小張說的那樣,面對塑料瓶裝的暖飲,消費者嫌它不夠暖,又怕它“暖”過頭。
記者探訪了南京多個品牌的便利店發(fā)現(xiàn),能放入暖柜貯存的飲料,說明中幾乎都有加熱相關提示,比如不要用明火加熱、加熱溫度不能超過55℃等。而常溫區(qū),一些不宜加熱的飲料,也明確寫著避免陽光直射及高溫等注意事項。相對應的,大多數(shù)便利店的暖柜上都顯示著柜內(nèi)實時溫度,溫度從45℃到50℃不等,均低于飲料包裝上要求的最高溫度。
記者查詢相關國標了解到,礦泉水瓶、飲料瓶多使用PET塑料,PET材質(zhì)不耐高溫、易老化,一旦溫度過高或者老化,其析出的有害物質(zhì)會增加,但可以盛放70℃以下的飲料,也就是說,暖柜飲料一般不會超出PET瓶的溫度上限。
但也有消費者提出:塑料瓶持續(xù)加熱,會不會加速老化?而瓶內(nèi)飲料含有糖和奶的成分,一直加熱是不是也容易變質(zhì)?大多數(shù)便利店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一家便利店內(nèi),原本生產(chǎn)日期為2024年9月、保質(zhì)期為9個月的果茶,額外貼了“20241225”字樣的標貼,店員告訴記者,店內(nèi)規(guī)定暖飲在暖柜里存放不能超過10天,這瓶飲料是12月16日當天剛剛放進暖柜的,如果到12月25日還未賣出,就視為過期。另一家便利店內(nèi),暖飲瓶身上則加貼了“時控貼”,時控貼手寫標注了飲料放入暖柜時間及到期時間,精確到分鐘,讓加熱時長更加清晰明了。(劉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