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門,是親戚朋友間親密的拜訪。一個家就像一道窗,透出主人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方式、個性主張。云南省南亞東南亞區(qū)域國際傳播中心瀾湄傳媒打造的系列泰語微紀錄片《走,去“串門”》將做客不同云南人的家庭,瞧瞧泰籍海外傳播官們在云南朋友家度過怎樣的一天。
泰籍傳播官陳雪婷在云南民族大學擔任泰語外教多年,她喜歡旅游,尤其享受在旅行途中探索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這一次,陳雪婷來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鄉(xiāng)芒炳村的梁大姐家“串門”,品嘗久聞其名但從未嘗試過的云南阿昌族特色小吃——過手米線。
沿著彎曲的山路來到坡頂,旖旎的鄉(xiāng)村田園風光躍然眼前。農舍藏在翠綠的小樹林間,四周花團錦簇,菜田繁茂,雞籠狗舍好不熱鬧。熱情好客的梁家人已經忙活了一下午,林中空地上早早架起了木桌、石板、烤架,大家伙正忙著切肉、洗菜、燒烤。
新鮮的百香果、獼猴桃早已鋪滿桌子,烤肉在油溫的刺激下嗞嗞作響,空氣里飄散著陣陣香味,混合著人們聊天、干活的聲音,悠然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氛圍讓我倍感親切,就好像回到了泰國的村莊?!标愌╂瞄_心地說。
“過手米線,亮點在‘過手’,也就是抓著吃。這也行?”懷著濃濃的好奇,陳雪婷圍觀了整個制作過程。只見梁大姐將煮熟的米線取出,用手捏住一端,以手腕為支點,將米線緩慢轉動起來,讓它像線球一樣扭在一起,然后擺盤。梁大姐得意地講解道:“這個動作需要輕柔而靈活的手腕,以保持米線的形狀和嚼勁。米線扭成團狀后,能更好地吸附湯汁和配料的味道,讓菜肴的味道更加豐滿?!?/p>
觀看制作美食的過程是有趣的,忍著口水等待美食上桌卻是煎熬的。終于等到開飯,梁大姐頗有儀式感地邀請陳雪婷換上阿昌族的民族服飾,沉浸式體驗地道阿昌族晚餐風俗。
大家圍坐一桌,除了一大盤白花花的米線,還有炒肉、炸豆腐、酸筍、時蔬等配菜。“過手米線的口感與普通的米線截然不同,更有嚼勁和彈性,吃起來也很有趣?!标愌╂闷炔患按刈テ鹨粓F米線,蘸點蜂油,一口送進嘴里。
“說起來,這頓豪華阿昌族家宴倒和泰餐有幾分相似。米線在泰國也是常見菜,燉湯、炒菜、火鍋、沙拉都會用到米線。過手米線和泰式涼米線也很像,都是集酸、辣于一體,清涼可口。桌上還有炸蜂蛹——熟悉的味道。我一顆接一顆吃個不停,香、酥、脆,這是我童年最喜歡的小吃之一?!标愌╂谜f。
談笑間,時間漸晚。夜色空明,山谷間繁星點點,夏夜晚風吹來陣陣蟬鳴。吃一口美食,看見一個家庭的生活姿態(tài),品味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美食更是橋梁,將不同地域的人們連接在一起,感受到山川異域,民心相通的溫暖。(郭瑤 胡麗仙 熊燕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