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蔡艷軍)2021年1月24日,大寒節(jié)氣剛過,中國食品安全網冒寒風來到河南省泌陽縣郭集鎮(zhèn)的俸皇酒廠,進入酒廠大門見到一座用石塊做的二層小樓,門額書寫“俸皇閣”三字,頗具有古色古香的氣息。廠里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里釀的酒,因明正德三年(1508年)宰相、閣老焦芳將家鄉(xiāng)郭集鎮(zhèn)的酒進獻給武宗皇帝,武宗因愛其芳香甘爽之味,欽封為宮廷御酒,從此產自郭集鎮(zhèn)釀酒廠的酒被作為貢酒而譽滿華夏,被當地群眾稱作“俸皇酒”、“閣老俸酒”等和閣老焦芳相關的名字流傳至今。

俸皇酒廠
“未到郭集鎮(zhèn),已聞俸皇香”是原國家計經委袁寶華主任為河南泌陽縣郭集鎮(zhèn)俸皇酒廠的題詞,一語道盡袁寶華先生對俸皇酒的喜愛和推崇。
“俸皇”飄香已千年。相傳,在羅漢山下,郭集鎮(zhèn)南端緊鄰大沙河古碼頭的東側有一口千年古井,名叫“泌泉”,常年水氣氤氳,天將降雨時,常有虹氣出沒,形似百龍戲舞,故當地居民又稱其為“百龍泉”。井中之水清澈味甘、冰涼爽口,是郭集鎮(zhèn)釀酒之主要水源。
據《泌陽縣志》1986年版“釀酒”一節(jié)記載:縣內釀酒歷史悠久,唐、宋兩代,縣城和郭集等地均有作坊釀酒。北宋時,郭集曾以“泌泉醴”為名,列為全國地方名酒之一,載入張能臣的《酒名記》一書。明代,郭集狄家酒坊引進山西杏花村汾酒工藝,生產“郭集汾酒”,曾遠銷湖廣等地。相傳,明朝正德三年(1509年),泌陽籍文淵閣大學士焦芳,將郭集酒進獻給武宗皇帝,圣上喜其晶瑩剔透之色,愛其芳香甘爽之味,欽封為宮廷御酒,賜名“俸皇酒”,隨揚名于華夏,傳之于后人。已有1300余年歷史。其傳承方式為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相結合。

制酒車間
被列為明朝宮廷御酒之后,郭集釀酒業(yè)有了長足發(fā)展。清初,郭集酒作坊已有40多家。清嘉慶年間,在郭集酒生產中,涌現出了以王康為代表的釀酒名師。大約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王康的下代傳人王子明經營起了“王記酒坊”。傳至第三代王松岐(字瑞周),他已是當地名紳。1951年,王松岐積極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把王記酒坊交給政府經營。當地政府在13家私人作坊的基礎上,組建了公私合營的“泌陽縣郭集酒廠”。1952年后,郭集酒廠由第四代傳人王華欣負責釀酒技術,使王記的傳統(tǒng)釀造工藝得到繼承和發(fā)展。1973年,河南省商業(yè)廳對郭集酒廠投資200萬元,擴大了郭集酒的生產規(guī)模。同年,郭集酒廠被并列為省商辦酒廠“五朵金花”之一。1992年,更名為“河南省俸皇酒廠”。2002年,工廠改制,更名為“泌陽縣俸皇酒業(yè)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6月,改制為“河南省俸皇酒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為股份制民營企業(yè),由第五代傳人王健中任董事長?,F酒廠占地7萬多平方米,職工360多名,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0多名,發(fā)酵窖池380個,年生產能力5000噸。雖然酒廠幾經更名,人們仍習慣以牌子稱為“俸皇酒廠”。
俸皇酒品質量上乘。早在乾隆五十五年,邑令鄭大謨曾作詩稱道:“酌罷紅酪酌綠酪,納涼爭賞掌中杯。沙河新漲三籬水,昨夜西商滿載歸。”

制酒車間
“古法技藝”代代傳。王健中,“王記酒坊”第五代傳人、泌陽縣知名企業(yè)家之一、俸皇酒的守護者,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俸皇酒釀造技藝”的傳承人。從企業(yè)家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人,他用自己的實踐詮釋了傳承人的責任和擔當,他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商業(yè)相結合,腳踏實地,讓傳承1300多年的俸皇釀酒文化煥發(fā)出蓬勃朝氣。
俸皇酒屬典型的純糧釀造的濃香型曲酒,采用得天獨厚的“泌泉”上乘地下飲水資源,以當地盛產的優(yōu)質紅高粱為原料,精選豌豆、大麥、小麥科學配比,制成中、高溫大曲為糖化發(fā)酵劑,泥池老窖,低溫入池,長期發(fā)酵,雙輪取優(yōu),自然老熟,科學勾調。其產品具有“晶瑩透亮,香味醇厚,窖香幽雅,諧調豐滿,綿甜凈爽,回味悠長”的濃香型曲酒風格特點。
俸皇酒在釀造過程中,主要把握四大生產工藝:制曲。以優(yōu)質紅高粱為原料,精選豌豆、大麥、小麥,科學配比,粉碎度要求通過篩孔的占30%,不通過篩孔的形如梅花瓣:人工踩曲要求曲塊成型,堅實平整;培養(yǎng)大曲要求最高溫可達62℃,培養(yǎng)30天即成熟。大曲成熟后存放3個月后方可投入使用;釀造。粉碎要求4、6、8瓣,高溫水潤糧,老五甑生產工藝,入窖發(fā)酵期60天;儲存。新酒入庫存放3年后方可使用;勾調。調酒時按照各種產品的質量標準、經感觀標準和理化、微機分析,科學結合。
俸皇酒屬“江淮派”濃香型曲酒,在“淡雅綿甜”共性的基礎上,具有“甜、綿、凈、軟、香”的風格特點。釀酒技藝有三要素:糧食、酒曲和水。優(yōu)質的糧食、高質量的酒曲和自然的水質,確保了俸皇酒的品質。

俸皇酒原糧基地
作為中國酒文化的一部分,俸皇酒傳統(tǒng)釀造工藝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歷史價值。俸皇酒釀酒史溯源到唐宋時期,可謂歷史悠久。現有古跡、古窖、古井等活文物,至今為釀酒所用,能充分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及中華酒文化的深遠,以及對人類歷史文明的貢獻;文化價值。千百年來,獨樹一幟的俸皇酒文化滲透到當地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俸皇酒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更是一種文化象征,也是一種精神象征;科技價值。俸皇酒自然發(fā)酵的過程是復雜的,有很多微生物參與了這個過程。當前,科技部門正運用現在的科研技術,通過風味物質的監(jiān)測和香味物質的研究,使釀酒業(yè)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水平達到了新高度;經濟價值。白酒產業(yè)是高稅收行業(yè),發(fā)展和振興了地方經濟;旅游價值。通過工業(yè)旅游、釀造工業(yè)藝術參觀體驗、品酒體驗、定制紀念產品等,來打造俸皇酒的旅游體驗價值。
俸皇酒釀造技藝經過長期的形成和發(fā)展,凝聚著眾多民間傳統(tǒng)工藝的精華,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人文、科學、經濟和社會價值,是中原傳統(tǒng)文化孕育的奇葩,也是千百年來歷代釀酒匠人智慧的結晶,更是地方一部生動的白酒釀造史和民族融合史。
原國家經委主任袁寶華、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楊析宗、原中國書協主席李鐸、張海都曾為其題詞。2010年1月,“俸皇酒釀造技藝”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正德古窖
“非遺”守護正當年。為傳承保護俸皇酒這一文化項目,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根據俸皇酒歷史溯源、現實基礎、發(fā)展前景及目前的保護現狀,泌陽縣文化非遺保護部門,制訂出相應的保護規(guī)劃及保護措施,并具體實施。
首先,積極挖掘、研究俸皇酒的悠久歷史,開展了傳承、弘揚俸皇酒酒文化的系列工作。聘請史志研究以及食品研究的專家、學者,挖掘歷史典籍,根據相關史料、傳說,追溯上千年歷史。搜集整理與俸皇酒釀造相關的民間故事、傳說、民謠、民歌等21萬字,編入多種圖書,擬結集出版。
其次,為了保護好遺址和遺物,公司建立了俸皇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傳習所。包括釀酒遺址1處,陳列展覽館1處,古窖房4座62間,收集保存實物400余件,有出土文物、相關古典書籍、傳承人家族舊照片、古舊帳本、釀酒用的相關器具與制品等;第三,加強了釀造基地的水資源保護,建設優(yōu)質高梁種植基地千余畝,打下了基礎;四是整理俸皇酒釀造技藝研究成果,對俸皇酒業(yè)及代表性傳承人加以保護;發(fā)展、培養(yǎng)傳承人,解決了在新形勢下的傳承、發(fā)展問題。
最后,先后投入資金120萬元,通過各級新聞媒體及省內外活動對項目進行了宣傳、展示110多次,提高了企業(yè)和產品的知名度,多次獲各級獎項。先后組織書法家、攝影家、作家等深入酒廠采風,舉辦“俸皇杯”文學藝術作品大賽等,具備豐厚的工業(yè)文化內涵,對當時社會經濟和人文發(fā)展有較強的影響力,反映了同時期社會風貌,在社會公眾中擁有強烈的認同和歸屬感,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俸皇酒業(yè)
河南俸皇酒業(yè)有限公司提出的“人淳酒純”的企業(yè)精神和“先做人,后釀酒;做好人,釀好酒。”的經營理念,不僅僅是傳承千年的釀酒技藝,更是在向人們講述做人向善的道理。
目前,“俸皇酒”系列產品先后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牌獎、商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和河南省優(yōu)質產品稱號。2007年“俸皇酒”被指定為“北京首屆名優(yōu)食品博覽會”、“東西部合作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專用酒; 2009年榮獲“河南省著名商標”、號;2010年榮獲“河南老字號”等榮譽稱;2011年榮獲“河南誠信經營示范企業(yè)”、“2011年度工業(yè)經濟發(fā)展先進企業(yè)”;2012年獲得“駐馬店市品牌示范企業(yè)”稱號;2016年認定了“駐馬店市企業(yè)技術中心”;2018年榮獲“泌陽縣縣長質量獎”。
雄關漫步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俸皇酒釀造技藝”必將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使這一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世代相傳,永放光芒!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