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妻子排了將近1個小時隊終于買來了一盒“手工打造”的“網紅蛋糕”。嘗過之后才發(fā)現味道真的不怎么樣。
在“抖音”等新型社交軟件的帶動下,“網紅”制作或推介的產品,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八饺硕ㄖ啤薄笆止ご蛟臁钡乃郊颐朗潮弧胺劢z”們認為是高端食品的代名詞,覺得吃這樣的食品才顯得更有“范兒”。
不久前有媒體曾報道,所謂的“手工美食”其實并不味美:“手工月餅”不但松散不成型,而且餡料味道也不新鮮;“手工肉松”不僅含油量大,而且沒過多久就出現了異味……總而言之,有些網紅美食的質量其實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理想。而且這類所謂的“手工美食”其實都出自家庭式的小作坊,具不具備相關的食品生產資質、有沒有違規(guī)使用添加劑、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這也很難說。
有人曾開玩笑稱,網紅美食的生長周期就像韭菜一樣,一年半載就悄無聲息地換了門面和牌匾的,往往都是那些曾經大排長龍的網紅店。究其原因,其實都倒在了噱頭上。君不見,為了吸引消費者,雇人排隊者有之,邀請娛樂界名人站臺者也有之,每天琢磨的是如何制造噱頭,誠信經營和產品質量就無暇顧及了。待噱頭用盡、黔驢技窮的時候,也就到了該關門的時候了。
行文至此,可能會得罪人,但都是大實話。在奉勸商家“開店不易,經營注意”的同時也提醒一下消費者:為了健康和安全,購買食品時還是盡量選擇正規(guī)渠道、正規(guī)廠家的產品,不要盲從所謂的“潮流”。(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