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黃偉偉)9月15日,臺風剛過,在上海市崇明區(qū)的萬禾有機農場的包裝車間里,阿姨們有條不紊地為剛剛采摘的空心菜進行分揀和包裝。

開啟“3元時代”有機菜??圖片來源:盒馬生鮮
這些空心菜,在生產過程中不打農藥、不施肥、沒有激素,每一包都帶有兩個標志:中國有機產品的圓標和有機認證二維碼。通過手機掃碼可以看到更詳細的“身份”信息:認證機構、認證編號、生產企業(yè)機構、商品名稱。
“跟盒馬建立穩(wěn)定合作之后,我們的有機菜日均供應量翻了十幾倍,最早才500多份一天,現(xiàn)在70%以上的有機菜都專供盒馬?!鄙虾Hf禾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震表示,近兩年供應量大漲,有機菜的價格也日漸走低。
有機菜價“平民化”
往年,市面上動輒幾十塊錢一包的有機菜,勸退了不少消費者。
“有機菜的種植成本、人工成本、損耗成本、認證成本,都遠遠高過普通蔬菜,這是幾個推高有機菜價的主要因素。“黃震表示,比如200畝有機地精耕細作,二、三十位工人一天不能休息,種出的產量卻只是普通蔬菜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盒馬有機菜基地:圖片來源:盒馬生鮮
種植過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jié)劑等化學物質,需耗費大量的人力除草、捕蟲等。加上有機蔬菜還要定期進行單品農殘檢測,共計200多項指標,抽檢1顆大白菜要600-800元。
千方百計種出了菜,銷路不好、找不到穩(wěn)定客群,損耗率又是一筆。這些都是有機菜為什么那么貴的背后原因,也是有機農業(yè)在中國發(fā)展前20年的核心痛點。
但是這幾年,有機菜的高昂價格,被盒馬率先“拉下馬”。
一包250g的有機空心菜,在盒馬的售價僅3.9元,250g一包的有機生菜,盒馬只要3.8元。但在上海一些精品超市里,一包200g的有機空心菜,價格翻了幾倍,近18元;同樣一包250g的有機生菜,其它生鮮電商app上也是盒馬的兩倍價格。
由此,有機菜越來越成為“盒區(qū)房”用戶餐桌上的日常,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普通用戶也消費得起。
訂單農業(yè)為有機“破局”
近年發(fā)生變化的,還有上游的廣大有機從業(yè)者。
崇明區(qū)建設鎮(zhèn)運南村惠敏農村合作社的負責人徐惠敏,依托盒馬的訂單農業(yè)成功“翻了身”。
“做有機十幾年,賣了別墅換資金投入有機事業(yè),越做越沒信心,原來的會員宅配模式,物流成本巨大,會員發(fā)展越多、虧錢越多?!毙旎菝粽f,一周一配,不符合用戶吃新鮮的需求,“手機下單,半小時送到家,這種效率才更符合消費者買菜做飯的需求?!?/p>
自從19年初跟盒馬合作之后,惠敏的有機基地只需要按照盒馬的訂單生產、定向種植,把時間心思花在把控品質上,再也不為銷路發(fā)愁,有機事業(yè)越做越有起色、合作社的規(guī)模也擴大了。

盒馬與合作社深度合作??圖片來源:圖片來源:盒馬生鮮
用徐惠敏的話來說:“前面七年沒走通的路,因為盒馬,馬上就走通了。“
像這樣的有機基地,盒馬自2018年開始,在全國已經布局了100多個,僅上海就有三四十個。
利用國內各個地區(qū)地理氣溫條件的差異,通過供應鏈能力實現(xiàn)“南菜東送、北菜南運”,比如上海地區(qū)盛夏綠葉菜少,就從云南調撥,這樣就能保證不同的季節(jié),消費者都能吃上品種豐富的當季有機菜,而不是反季節(jié)種植。
以上海為例,每個季節(jié)都有五六十種有機菜,全年有100多種。崇明區(qū)的萬禾、惠敏這兩家合作社,每天為盒馬供應當天采摘、包裝的有機蔬菜,這些蔬菜在盒馬也只賣1天,充分保證“日日鮮”。
越來越多消費者養(yǎng)成購買有機菜的習慣,今年8月份,盒馬自有品牌“有機鮮”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超過了30%。
在盒馬和廣大有機從業(yè)者的共同推動之下,中國有機農業(yè)的發(fā)展也呈加速壯大之勢。近日剛發(fā)布的《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2020年,獲得認證的有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43.5萬公頃,有機產品國內銷售額約804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18.6%,位列全球第四。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