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后,年味便一天濃過一天。
“時節(jié)”,是桐廬特有的說法。在俞趙村,“時節(jié)”原本分兩家,俞家是農(nóng)歷冬月初八至初十,趙家是農(nóng)歷冬月十一至十三,加起來就是冬至節(jié)氣前后一周。由于冬至的日期不固定,在民間也叫“活節(jié)”“小歲”,所以,俞趙村的村民們從冬至之前,一直持續(xù)到元旦都在過節(jié)。
每逢此時,村中就熱鬧如過年,村里看大戲,路邊玩套圈小游戲,讓人瞬間回到小時候。更多的,是撲面而來的年味——俞趙兩家會在祠堂中擺下流水席,村民們還要打年糕、吃凍米糖。
江南的不少村落,總有幾戶人家是村民們眾望所歸的年糕制作點。在俞趙村,老朱家便是其一。
這幾天,老朱家蒸年糕的灶頭,白天冒煙幾乎沒停下過。院子中,做好的年糕左一攤右一攤晾曬在竹匾上。不少城里、國外回鄉(xiāng)的小年輕,被老朱家這忙碌的景象所吸引,結伴來參觀。老朱一家人也耐心,邊整理年糕邊詳細解說。
年輕人圍在壓年糕的機器周圍,轉眼間,一條長長的年糕出現(xiàn)。切刀每切下一條,接年糕的男生就把它甩到竹匾上,女孩們搶上一條,把年糕排列整齊。有年輕人說:“剛做好的年糕真是香??!都不用蘸糖,也不用撒桂花?!?/p>
鄰居黃大伯家卻是另一番忙碌景象。搬到室外的灶臺,少了水氣氤氳,正在熬制、翻炒麥芽糖和凍米糖。他用圓柱形的木輥在定型盤上反復碾壓,一陣“咯吱”聲后,糖汁包裹著的米粒們被排得整整齊齊,“做凍米糖是有訣竅的,一定要搟壓平整還要動作快,這樣才會口感松脆,又不會一切就碎掉……”
話音未落,黃大伯拿掉定型框,果斷下刀,幾下把一盤凍米糖切成了條,又切成薄片。大伯的動作如行云流水。年輕人品嘗凍米糖,口口松脆。
軟中帶韌的年糕、香松酥脆的凍米糖……每一種味覺記憶,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情結。在這個時節(jié),滲入感情的味道,便叫做年味。
村民們還會一起吃時節(jié)飯,也會邀請路人游客加入。當夜幕低垂,燈火閃亮,還會有舞龍隊送上驚喜。當舞龍隊伍遠去,有人上車離開,更多人捧上了這里的高山茶,繼續(xù)熱熱鬧鬧地聊天,或者干脆拼成一桌,接著聊天接著吃。
這場景,的確和我們小時候記憶里的過年差不多了。(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