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多地遭遇強降水、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極端天氣該不該點外賣”這一話題再次引發(fā)關注。有人認為,“讓外賣小哥在如此嚴酷的天氣里工作,太不忍心了”;也有人認為,“點外賣是給外賣小哥送生意,能讓他們多賺錢”。(4月29日 《中國勞動保障報》)
應該看到,“極端天氣該不該點外賣”的話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對于騎手而言,有人把極端天氣當“沖單”機會,也有人擔心自身出行安全,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同樣是各執(zhí)己見。可以說,這些觀點只有立場區(qū)別,并沒有高下之分。并且在現(xiàn)實中,每逢極端天氣,消費者擁有是否點外賣的自由,騎手卻很少有不送外賣的自由,與其讓騎手在惡劣天氣“顆粒無收”,不如正常下單讓騎手多點收入。
從外賣行業(yè)來講,也不應該過多糾結天氣本身。外賣配送本就是一項戶外工作,而極端天氣又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了滿足消費者外賣需求,保障大部分騎手收入,外賣行業(yè)需要尊重市場運行的客觀規(guī)律。一言以蔽之,“極端天氣該不該點外賣”的話題既不需要過多討論,也不值得過多討論。完全可以交由消費者自行決定,既不必為自己強加心理負擔,也不應把一切想得理所當然,問心無愧便是最好的參考答案。
當然,問心無愧的前提應該是換位思考,雖說各行各業(yè)都不容易,但外賣騎手確實值得一番體諒。酷暑、暴雨、極寒……每逢此類極端天氣時,外賣系統(tǒng)的后臺就會爆單,為了及時消化這些訂單,只能不斷分派給外賣騎手。在一些訂單激增、視線受阻、騎行不便的惡劣天氣,外賣騎手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近日廣東的一位外賣員,就在雨夜送餐時,不慎跌入積水中溺亡。而在平日里,因為急忙送餐而風雨兼程的騎手不在少數(shù)。
既然極端天氣配送外賣無法完全避免,那么是不是就應該多問問,我們能為騎手做點什么呢?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給到外賣平臺,作為連接騎手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外賣平臺在有關外賣配送方面的問題,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既然極端天氣正常開放外賣服務,就應該保障騎手的低溫補貼、高溫補貼、延時配送等配置。同時不斷推廣外賣之家等暖心驛站,供外賣小哥臨時休息,為騎手提供常用藥品,出行裝備。
還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高溫低溫天氣需要補貼,那么突如其來的暴雨、狂風、冰雹……同樣會對外賣騎手工作造成巨大影響,這類短期的極端天氣該不該有補貼呢?事實上,對于外賣配送這樣的戶外工作,經(jīng)常會遭遇一些短期的極端天氣,而這也是常常被忽視的部分。外賣平臺應該更為靈活地評定惡劣天氣,將對騎手配送造成的實際影響作為重要考量。這對于擁有成熟大數(shù)據(jù)算法的平臺來說,或許并不困難。
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可以為騎手提供很多幫助。干過外賣配送的都知道,相較于身體上的不適,心理上的焦慮才是更為難受的,而這正是消費者可以有效化解的難題。在惡劣天氣下單時,消費者可以在備注中順手留言注意安全,等待外賣時多點耐心,請相信,沒有誰比騎手更想把餐及時安全送達,而在拿到外賣時也可以說聲謝謝……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其實對騎手而言都是莫大的心理慰藉。
在此,也提醒廣大騎手朋友在極端天氣量力而行,安全出行,沒有什么比自身安全更加重要。五一來臨,我們說勞動光榮,既應該是對精神層面的褒揚,也應該多點物質層面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成尊重勞動的社會風氣。(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