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將于9月26日正式開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網上銷售將迎來一項重磅新規(guī)——“熔斷機制”。為確保品牌價值與市場秩序,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è)協會首次推出該機制,重點關注電商平臺上“蟹券”超賣超發(fā)、惡意低價傾銷、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根據每個養(yǎng)殖戶所擁有的陽澄湖大閘蟹養(yǎng)殖水面面積進行蟹扣配發(fā),每畝水面配發(fā)不超過600只防偽蟹扣,蟹扣用完即強制下架。
股市曾使用過“熔斷機制”,如今陽澄湖大閘蟹也有了“熔斷機制”,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這是一項旨在從源頭防范超量預售、虛假宣傳、仿冒等大閘蟹行業(yè)亂象的品質保障措施,讓陽澄湖大閘蟹防偽機制進一步完善升級,展現了當地保護陽澄湖大閘蟹品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決心。
陽澄湖大閘蟹因其獨特的水域環(huán)境和養(yǎng)殖傳統(tǒng),肉質鮮美、黃多膏厚,深受消費者喜愛,也成為我國農產品中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然而,正因為其品牌價值高、市場需求大,不良商家打起了“渾水摸蟹”的歪主意,用外地蟹、塘養(yǎng)蟹甚至泡水蟹來假冒陽澄湖大閘蟹,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和品牌聲譽。盡管當地多年前就開始推行蟹扣防偽標識,對行業(yè)亂象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假蟹扣、重復使用蟹扣等現象依然屢禁不絕。市場上售賣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數量遠超實際產量,讓不少消費者真假難辨。
此次推出的“熔斷機制”,正是直面上述痛點的有力舉措。該機制將蟹扣配發(fā)與養(yǎng)殖水面直接掛鉤,每畝不超過600只,從源頭上控制真實銷量,并規(guī)定“蟹扣用盡立即下架”,相當于為市場供應量設置了一道“閘門”。這不僅有助于遏制超賣、預售泛濫等亂象,也更利于實現溯源管理,真正做到“一蟹一扣、貨真價實”。這一機制不僅能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也能讓優(yōu)質的大閘蟹更具市場競爭力,進一步保護誠信養(yǎng)殖戶的利益。
“熔斷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品牌自律和品質承諾,它能否重建市場信心,關鍵要看執(zhí)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可見。首先,蟹扣的發(fā)放和管理必須公開透明、精準到位。協會需建立完善的授權名錄和核銷制度,確保每一只蟹對應一個蟹扣,防止虛報、轉賣或挪用。其次,電商平臺應積極配合,建立技術屏障,一旦商戶蟹扣額度用盡,系統(tǒng)自動觸發(fā)下架,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漏洞。還有,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加強線上線下巡查,對偽造蟹扣、超量銷售等行為依法查處,提高違法成本,形成震懾效應。
從更廣的層面看,這為其他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的保護提供了有益借鑒。很多農產品品牌都面臨著被仿冒、濫用的困境。陽澄湖此次嘗試說明,保護品牌不能僅有貼標這類技術手段,還要從供應鏈源頭建立量化管理機制,通過控制真實產銷、規(guī)范銷售行為,系統(tǒng)性地防范假冒偽劣。
當然,任何機制都不是萬能的?!叭蹟唷苯鉀Q的是量化監(jiān)管問題,而品牌長遠發(fā)展,還要依靠穩(wěn)定的品質、可持續(xù)的養(yǎng)殖模式和不斷提升的消費者體驗。只有保真保品質,才能保障陽澄湖大閘蟹金字招牌的生機與活力。
“熔斷機制”體現出行業(yè)治理模式的進步,即從被動打假轉向主動防控,從末端監(jiān)管延伸至源頭管理。期待這一機制能全面落地、真正落地,讓更多消費者能吃上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也給行業(yè)和品牌健康有序發(fā)展提供更多助力。(李英鋒)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