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報訊 特殊時期,河北省石家莊市南村小學用“停課不停學”“網(wǎng)絡教學”等方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學校結(jié)合生活教育理論,堅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在注重學科知識、體藝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家居環(huán)境和家庭資源,進行勞逸結(jié)合的居家勞動實踐,以實現(xiàn)“居家成長”的最終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學校開展了“食物中的營養(yǎng)”實踐課程。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把課程分為三個系列:系列一是低年級學生和父母一起研究“食物營養(yǎng)知多少”,記錄日常家庭的飲食,初步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從而做到合理飲食;系列二是中年級開展“小小面點師”活動,了解各種面點的營養(yǎng)價值,并親自嘗試制作各種面點;系列三是在高年級開展“做菜小能手”活動,讓孩子們在親自烹飪的過程中體會做菜的快樂和不易,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并掌握生活小技能。
孩子們在學習文化課之余,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或請教長輩來一展身手,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系上圍裙,和面、揉面、搓條、擰花、油炸到麻花出鍋,一切做得井然有序;擇菜、洗菜、切菜 、下鍋、翻炒、擺盤,美味菜品出鍋……從食材準備、清洗加工、烹飪、餐后收拾打掃……在這段“宅”的經(jīng)歷中,孩子們在廚房里大展身手,不僅體會烹飪的樂趣,還彰顯了勞動智慧,更懂得一粥一飯,一菜一果來之不易。學校的課程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學生的青睞。常常有家長在朋友圈曬自己孩子做的飯菜,夸贊之情溢于言表。
教會孩子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學會廚藝,其實就是教會他謀生與謀愛,在一粥一飯之中,學會溫良與恭儉,體味生活的真意。課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勞動素養(yǎng),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增強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