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柴刀砍去雜木荒草、請挖掘機挖松土壤,用旋耕機整理土地,施肥后種上大豆和玉米,欣慰地看著禾苗出土、長勢良好……今年從春天到入夏,貴州鳳岡縣土溪鎮(zhèn)鞍山村村民何芝學在家過得特別充實。
這些年,何芝學大量時間都外出務工,導致自家的部分土地撂荒。今年,她在鞍山村黨總支部帶動下,放棄外出掙錢機會,在家開展撂荒地整治,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場景。
鞍山村黨總支部書記秦鑫介紹,今年從3月中旬開始,鞍山村便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對200余畝撂荒地進行復耕,目前土地上的黃豆、玉米長勢喜人。
據了解,為做好撂荒地復耕復墾,鳳岡縣充分調動群眾種植積極性,確保土地“應耕盡耕、能種則種”,種植品種主推“3+2”模式,大豆選用耐蔭抗倒高產品種齊黃34、七星1號、黔豆11、本地小黃豆等。玉米選用緊湊型、半緊湊型品種,卓玉6號、先玉1171、煌單1108、禾玉808等。
截至目前,今年鳳岡縣共爭取項目補助資金1000萬元,覆蓋全縣14個鎮(zhèn)(街道),創(chuàng)建300畝以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40個,采購大豆種子126.2噸,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約41400畝,農業(yè)部門正在強化技術干部蹲點分片掛包鎮(zhèn)(街道),加強技術指導、田間管理、病蟲防控,確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雙豐收”。(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