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貴州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飲料、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蔬菜制品等5類食品327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320批次,不合格樣品7批次。
抽檢信息顯示,不合格食品包括3批次飲料和4批次蔬菜制品,不合格項目主要為檢出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重金屬等,涉及總砷(以As計)、二氧化硫殘留量、菌落總數、銅綠假單胞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等指標。
有3批次飲料檢出微生物污染指標不合格,其中2批次飲用水檢出銅綠假單胞菌,1批次果味飲料檢出菌落總數超標。分別為:標稱安順開發(fā)區(qū)晟源飲用水廠生產的千百匯包裝飲用水,標稱安順市天鵝泉水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天鵝泉飲用山泉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標稱安順市利興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果味飲料,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wèi)生要求?!妒称钒踩珖覙藴?飲料》(GB 7101-2015)中規(guī)定,同批次5個獨立包裝產品中菌落總數的檢測結果不允許有超過104CFU/mL的,且至少3個包裝產品檢測結果不超過102CFU/mL。造成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yè)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wèi)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 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huán)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guī)定,同批次5個獨立包裝產品中銅綠假單胞菌均不允許檢出。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生產過程中衛(wèi)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yè)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飲用水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回收桶清洗、消毒工位數不足導致清潔不徹底。
另外,還有4批次蔬菜制品檢出食品添加劑、重金屬不合格。其中2批次雞菇菌檢出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分別為:標稱黔西南吉仁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雞菇菌清香型、雞菇菌麻辣型,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
砷(以As計)是一種最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主要存在于土壤和水中。食物中砷污染的主要來源于含砷農藥、環(huán)境砷污染、含砷的原料等。食物中的砷以不同形態(tài)存在,包括無機砷以及有機砷,合計為總砷?!妒称钒踩珖覙藴?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guī)定,食用菌及其制品中總砷(以As計)限量不得超過0.5mg/kg。食用菌及其制品中總砷不合格可能是原料生長過程中對環(huán)境中砷元素的富集。長期大量攝入砷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此外還有2批次蔬菜制品檢出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分別為:標稱貴州黔廚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米辣(鹽水漬菜),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標稱黔西南吉仁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雞菇菌鮮品味,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guī)定,腌漬的蔬菜中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1g/kg,腌制食用菌中脫氫乙酸不得超過0.3g/kg,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應超過1。
蔬菜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蔬菜制品的加工過程中,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亞硫酸鹽等漂白劑,以達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從而導致產品中二氧化硫殘留不符合要求。造成脫氫乙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yè)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彌補產品生產過程衛(wèi)生條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防腐劑之和不合格,可能是生產廠商對國家標準不了解或了解不夠透徹,過量添加多種不同的防腐劑所致。
對抽檢中發(fā)現的不合格食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貴州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已責成相關市(州)市場監(jiān)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抽檢信息顯示,不合格食品包括3批次飲料和4批次蔬菜制品,不合格項目主要為檢出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重金屬等,涉及總砷(以As計)、二氧化硫殘留量、菌落總數、銅綠假單胞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等指標。
有3批次飲料檢出微生物污染指標不合格,其中2批次飲用水檢出銅綠假單胞菌,1批次果味飲料檢出菌落總數超標。分別為:標稱安順開發(fā)區(qū)晟源飲用水廠生產的千百匯包裝飲用水,標稱安順市天鵝泉水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天鵝泉飲用山泉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標稱安順市利興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果味飲料,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wèi)生要求?!妒称钒踩珖覙藴?飲料》(GB 7101-2015)中規(guī)定,同批次5個獨立包裝產品中菌落總數的檢測結果不允許有超過104CFU/mL的,且至少3個包裝產品檢測結果不超過102CFU/mL。造成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yè)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wèi)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 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huán)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guī)定,同批次5個獨立包裝產品中銅綠假單胞菌均不允許檢出。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生產過程中衛(wèi)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yè)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飲用水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回收桶清洗、消毒工位數不足導致清潔不徹底。
另外,還有4批次蔬菜制品檢出食品添加劑、重金屬不合格。其中2批次雞菇菌檢出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分別為:標稱黔西南吉仁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雞菇菌清香型、雞菇菌麻辣型,總砷(以As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
砷(以As計)是一種最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主要存在于土壤和水中。食物中砷污染的主要來源于含砷農藥、環(huán)境砷污染、含砷的原料等。食物中的砷以不同形態(tài)存在,包括無機砷以及有機砷,合計為總砷?!妒称钒踩珖覙藴?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guī)定,食用菌及其制品中總砷(以As計)限量不得超過0.5mg/kg。食用菌及其制品中總砷不合格可能是原料生長過程中對環(huán)境中砷元素的富集。長期大量攝入砷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此外還有2批次蔬菜制品檢出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分別為:標稱貴州黔廚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米辣(鹽水漬菜),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標稱黔西南吉仁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雞菇菌鮮品味,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guī)定,腌漬的蔬菜中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1g/kg,腌制食用菌中脫氫乙酸不得超過0.3g/kg,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應超過1。
蔬菜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蔬菜制品的加工過程中,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亞硫酸鹽等漂白劑,以達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從而導致產品中二氧化硫殘留不符合要求。造成脫氫乙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yè)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彌補產品生產過程衛(wèi)生條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防腐劑之和不合格,可能是生產廠商對國家標準不了解或了解不夠透徹,過量添加多種不同的防腐劑所致。
對抽檢中發(fā)現的不合格食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貴州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已責成相關市(州)市場監(jiān)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