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菜場都是牽動普通人生活和感情的場所。今年年初,武漢啟動農貿市場改造工程。這也是武漢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標準最嚴的一次顛覆式改造。如今,很多改造完的農貿市場已經不僅是買菜的地方,更是民生、經濟、商業(yè)的集中展現(xiàn)。
為了改造工程的有效推進,全市各區(qū)分別成立農貿市場改造指揮部,多部門共同參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jù)悉,此次農貿市場集中改造,武漢市對標上海等地改造標準和經驗,分別推出了1.0、2.0、3.0三個標準的改造方案。除了1.0標準強調市場基礎功能外,另外兩項標準均對智慧化、公益性、經營模式等諸多方面提出要求。
記者從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獲悉,截至7月31日,全市425家農貿市場中,因與城市規(guī)劃沖突、不具備改造條件而關?;蜣D向經營的市場有100家,已改造完工142家,預計8月底將全面改造完成。
過去,菜場是一種社交場所。街坊鄰居在菜場碰到,互相拉拉家常,生活味十足。今天,生活氣息在3.0版的農貿市場里得到保留,“休息區(qū)、免費WiFi、免費制冰機、免費照片打印機……”一應俱全。“改造后的農貿市場更清潔、更安全、更智慧,也成為新的‘鄰里中心’。”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這既是武漢城市功能的升級,也是城市窗口的迭代,有利于社會治理更新。(胡義華?吳曈?馬輝?齊雪楊)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