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過,早上6點(diǎn)多鐘,杭州下沙酒廠的釀酒師傅們開工了——比之前推遲了一個多小時。晚開工的原因是低溫導(dǎo)致菌種活性下降,大麥的發(fā)酵時間要更久一些。
配合時節(jié),注重每個細(xì)節(jié),是釀出好酒的關(guān)鍵。
對許多下沙人來說,綿柔醇香的大麥燒是他們的心頭好,“悶一口大麥燒,就沖到錢塘江里搶潮頭魚”是很多老下沙人津津樂道的回憶。
最佳釀制時間只有幾個月
“開鍋嘍!”
白酒車間里,隨著一陣吆喝聲,巨大的鍋蓋被吊起,熱氣升騰,整個車間仿佛起霧了一般。這是在蒸煮大麥,也是釀制大麥燒的第一步。
廠里的老師傅秦全民介紹:“先用溫水泡上十幾個小時,煮的時候火候很重要。煮生了,不好吸收酒料;煮老了,會影響酒的產(chǎn)量和口感?!?/p>
一口大鍋能煮數(shù)百斤的大麥,車間內(nèi)好幾口鍋先后開工,師傅們基本手腳不停。
煮好的大麥還要運(yùn)到另一個車間攤晾冷卻,等溫度降到30℃~35℃之間,煮好的大麥就可以拌酒料、撒酒曲,制作成酒醅了。
車間另一頭,幾位師傅用竹簸箕和大漏斗,將做好的酒醅分裝進(jìn)一個個酒壇子里。壇子會密封起來,堆放到室外有陽光的地方發(fā)酵。
接下來,就把一切交給時間,完全發(fā)酵的過程一般需要耗時50~70天。
秦全民說,天氣變化影響著發(fā)酵所需時間,每年大麥燒的釀制時間特別講究,一般從十月份天涼以后開始釀制,到次年四五月份,把發(fā)酵成熟的酒醅處理完就不再釀制。入冬后,越是冷越是忙。
十斤大麥最多能釀五斤酒
壇子內(nèi)的酒醅發(fā)酵完成,會迎來制作大麥燒的最后一個蒸餾環(huán)節(jié),才會有最后喝到的“大麥燒”。
酒廠還會用荷葉來封酒壇子,讓酒更香。
“十斤的麥子,一般情況能釀出四斤半的酒,好的話能出五斤。”秦全民說。
秦全民來自安徽,在下沙酒廠工作了八年,和廠里許多工作了十幾二十年的同事比起來,他的資歷并不算老,但隨著在下沙的時間越來越長,他也成為了大麥燒愛好者,“這個酒喝起來口感綿柔,落口干脆爽快。一口下去,整個人都是暖烘烘的?!?/p>
說起“大麥燒”他贊不絕口,“這個酒每年能釀上千噸,當(dāng)?shù)厝说木葡?、婚宴上都是少不了的角色,還能用來泡楊梅、青梅,還能泡藥酒,除了有回憶加成,好口感也是有加成作用的。”(黃玉環(huán) 鄭雅鱺 傅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