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凌晨3點,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首衡高碑店市場”)的一塊區(qū)域卻已經燈火通明、喧囂起來。周邊菜農開著電動三輪車、小型單排車陸續(xù)駛入,車上滿載著剛采摘的蔬菜。
嗬!這些蔬菜可真新鮮!綠油油的菠菜、韭菜,水靈靈的大白菜、生菜,帶著泥土的香菜、土豆……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菜農們或蹲或站,在攤位前忙碌著,遇見采買的熟人就會熱情地打招呼。
這些攤位是不收費的“特殊攤位”,從今年年初起,每天凌晨5點前對周邊農民免費開放。
“這塊區(qū)域有1800平方米,是首衡集團開辟的助農專區(qū)。開設目的就是惠農,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首衡高碑店市場蔬菜區(qū)副總經理吳之軍告訴記者。
潘萌是高碑店市肖官營鎮(zhèn)潘家營村的“80后”菜農,早早來市場占到一個好攤位。他開車拉來了1000多斤白菜,都是5日下午從自家地里收的。
“市場政策好啊,不收攤位費。采購商多,來這兒賣菜賣得快。每天能賣四百多元錢?!迸嗣刃χf。
不到10分鐘,菜農廖民已經成交了兩單,賣了兩大包菠菜。她今年60歲,家住保定市定興縣,種了三個菠菜大棚。每天凌晨2點,她就和丈夫一起開車來高碑店。
為啥要來高碑店賣菜?“背靠大市場,菜賣得快??!一車能拉四百斤菠菜,之前一天才能賣完,現(xiàn)在兩個小時就賣完了?!绷未蠼阏f,自從來到首衡助農專區(qū),他們再也不用到處找大集了。
采購商穿梭在攤位之間,挑選著心儀的蔬菜;菜農們不時地吆喝,說著自家蔬菜的優(yōu)點……濃濃的煙火氣驅散了冬日凌晨的寒意。
“村里人實在,賣的東西物美價廉。”在市場上轉了一圈,白文學采購了生菜、香芹等。他在高碑店市白溝鎮(zhèn)經營著一家砂鍋店,每天都來這里采購。
凌晨5點,菜農們開始收拾攤位,“錢包鼓鼓”地回家;采購商則忙著裝車,把新鮮蔬菜送到各大市場和飯店。
市場管理員汪洪偉告訴記者,助農專區(qū)每天進場60戶到80戶農戶。通過這個平臺,新采摘的蔬菜從農戶的田間到達市民的餐桌。
“助農專區(qū)結束了,更加繁忙熱鬧的蔬菜交易早高峰就要開始了?!蓖艉閭フf,市場蔬菜交易區(qū)有2000余戶固定商戶,交易早高峰會從凌晨5點持續(xù)到上午10點。(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