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質期,是衡量食品安全以及新鮮度的關鍵指標,是消費者在選購食品過程中重點關注的要素之一。然而,在日常購物中,消費者時不時會發(fā)現部分預包裝食品并未標示保質期。難道是這些食品不符合標準或存在安全隱患?
哪些食品可以免除標示保質期?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的規(guī)定,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固態(tài)食糖類和味精能夠免除標示保質期。“免除”即不強制要求標示,意味著生產上述食品的企業(yè)可自行選擇是否標示保質期。
為什么這幾類食品可免除標示保質期?
這是由這幾類食品本身的特性決定的,這幾類食品的保質期很長。正常情況下,從產品生產到銷售,再到消費者食用完畢,整個過程時間都遠遠小于產品的保質期。
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飲料酒中的高濃度酒精和食醋中的醋酸具備天然的防腐功能,能夠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與繁殖,從而使這兩類食品的保質期相對比較長。
食用鹽、固態(tài)食糖類和味精的化學性質相對穩(wěn)定,不易出現變質或者腐敗的情況。例如,氯化鈉作為食鹽的主要成分,本身具有極為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這使得食鹽的保質期相對較長。固態(tài)食糖類和味精同樣因為自身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緣故,能夠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維持原有的品質與風味。
食品保質期與貯存條件有何關聯?
免除標示保質期不代表可以長期存放并食用。因為保質期由兩個因素構成,一是貯存條件,二是期限,二者緊密相關,不可分割。如果產品的貯存條件不符合要求,那么,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甚至喪失安全性保障。
以食醋為例,盡管合格的食醋無需額外添加防腐劑,但在普通家庭的存放環(huán)境下,隨著溫度等條件的改變,其產品質量也會出現下降的情況。當食醋出現變得渾濁、產生異味等現象時,就不再適宜食用了。
食鹽也是如此。實際上,不少食鹽除了氯化鈉,還含有碘化鉀。如果長期受到光照、風吹以及受熱等因素的影響,其中的碘元素就會揮發(fā),進而降低食鹽中的碘含量,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正確的食鹽存放方式應當是將其放置在加蓋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之中,并且要遠離灶臺,防止受到高溫的影響。
購買時需注意哪些貯存和使用條件?
針對那些可免除標示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在購買時必須留意產品的貯存和使用條件。雖然這些食品能夠免除標示保質期,但這絕不意味著它們可以長時間存放而不發(fā)生變質現象。
適量購買。消費者應當依據家庭人口數量以及日常使用量選擇購買合適的數量,確保能夠盡快將食品用完。
查看標簽。除了保質期之外,還應當仔細查看生產日期、配料表、營養(yǎng)成分表等其他信息,這些信息有助于消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食品品質與安全性,進而做出更為明智的購買決策。
選擇正規(guī)渠道。消費者應盡可能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知名品牌的食品,以此避免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對食品保質期知識的欠缺而實施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