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9月20日,以“實施食品安全戰(zhàn)略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主題,由教育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農業(yè)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指導支持,中國食品安全報社、長治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山西省投資促進局聯(lián)合承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在山西省長治市隆重舉行。在9月20日下午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院士講壇——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以新格局保障新發(fā)展”中,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致辭。

陳君石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wěn)中向好。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胺€(wěn)中向好”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多年來沒有發(fā)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在穩(wěn)中向好之余,仍存在很多問題。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穩(wěn)中向好”不是終點。接下來,面對的是食品安全今后應該“怎么進一步提升”的問題。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市場存量有1億多個體工商戶、農戶以及幾十萬家小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所以,“食品安全”話題將會與我們長期共存。
那么,如何來應對這些長期共存的食品安全問題呢?在“十四五”期間,推動食品安全事業(yè)更上一層樓,就要樹立食品安全的前沿理念——以風險為基礎,也就是以科學的風險評估為基礎依據,來研判、預防、應對所碰到的任何一個食品安全問題。
以風險為基礎的對立面,就是以危害為基礎。比如,我們現在到市面上隨便找一瓶飲料或者一包餅干送到實驗室去檢測,基本都會檢測到有毒有害物質;比如,憑借現有的高科技檢測手段,一定能檢出重金屬鉛,但是,并不等于被檢測的飲料或者餅干就是不安全的,這要取決于鉛的含量和含鉛食品的消費量,即風險評估。
所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強調風險意識,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任務不是消除危害(微生物危害、化學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等),而是要用通過風險評估來控制風險。風險無所不在,有高有低,有的可以接受,有的不能接受。我們不能消除危害,要用科學的方法、風險評估手段,來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有效預防和控制風險。
“十四五”期間,無論是政府的監(jiān)管部門,還是學術界,還是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做好自我食品安全管理,都應該以風險為基礎的理念作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更上一層樓。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