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記者從華中農業(yè)大學獲悉,由該校國家油菜工程技術中心歷時16年研發(fā)的“板藍根青菜”在武漢面世。這種新品蔬菜是將板藍根和油菜通過雜交等生物技術手段培育出來的品種,外觀與武漢的洪山菜薹相似,而葉片顏色又接近灰綠的油菜。
據悉,科研團隊將菘藍(常用中藥植物,葉叫大青葉,根叫板藍根)與甘藍型油菜的體細胞雜交及多代篩選,將菘藍抗病毒活性成分相關基因導入油菜。從檢測數據和體外細胞實驗證明來看,“板藍根青菜”不僅富含17種氨基酸和硒、鈣、鋅等8種微量元素,還具有板藍根的抗病毒成分,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等廣譜抗病毒功效。
華中農業(yè)大學相關科研人員介紹,“板藍根青菜”的研發(fā),可謂”失之東隅,得之桑榆”。2004年前后,學校國家油菜工程技術中心開始進行油菜與菘藍的遠緣雜交研究,最初的目標是想攻克油菜的一種重要病害——油菜菌核病,但由于親緣關系較遠,而未能獲得預期雜交品種。隨后,項目團隊改變研究思路,將菘藍抗病毒活性成分G單體附加系相關基因導入油菜,獲得了具有廣譜抗病毒功效的雜交新品種,命名“菘油1號”,蔬菜名稱“板藍根青菜”。
據了解,這種抗病毒蔬菜,由湖北鄉(xiāng)香茄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進行種植推廣。它在南方屬冬季作物,目前甘肅臨夏和河北張家口兩個基地已開始小批量出菜,近日正在投入武漢和北京市場,待到秋冬時節(jié),南方可大規(guī)模種植上市。(陳曉彤)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