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雨水好的時候草場5月就會返青,今年已經進入7月草場仍沒有返青,也導致家中的羊一直靠購買飼草料喂養(yǎng),花銷特別大,好在政府發(fā)放的抗旱飼草玉米能幫助維持到9月,極大地緩解了保畜的壓力。”家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zhèn)烏蘭嘎查的牧民格日勒告訴記者。
烏拉特后旗農牧和科技局局長吉仁都日布介紹,為應對旱情,旗政府已緊急撥出450萬元抗旱資金,各蘇木鎮(zhèn)也緊急調撥飼草料,幫助牧民解決飼草料短缺問題。
在巴音前達門蘇木飼草料儲備庫,一袋袋草顆粒飼料已將1000平方米的儲備庫堆滿,多位蘇木干部忙著幫牧民搬運裝車?!跋襁@樣規(guī)模的儲備庫,全旗每個蘇木鎮(zhèn)都有配備,能保證給每個草畜平衡戶免費發(fā)放1噸飼草料。”吉仁都日布說。
此外,當地正在指導牧民按照草畜平衡標準,嚴格核定載畜量,在重點保護好基礎母畜和種公畜的基礎上,加快牲畜出欄,減輕飼草壓力。
針對4個旗縣出現的旱情,巴彥淖爾市已啟動Ⅳ級抗旱應急響應,為受旱旗縣科學分配黃河灌溉水量,指導受旱旗縣啟動抗旱機電井、揚水站等,解決人畜飲水及農田灌溉問題。與此同時,市里及時啟用飼草料應急儲備庫,支持牧民將牲畜安置到當地的“托駝所”“托羊所”“托牛所”進行集中喂養(yǎng),引導牧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降低旱情造成的損失。
同樣的旱情在錫林郭勒盟中西部地區(qū)持續(xù),蘇尼特左旗和蘇尼特右旗的大部分地區(qū)旱情較重。記者從蘇尼特左旗農牧和科技局了解到,旱災導致草場植被長勢較差,部分地區(qū)天然草場到現在都沒返青,當前“托管代養(yǎng)”是助力牧民應對旱災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在蘇尼特左旗澳侖牧業(yè)有限公司集中飼養(yǎng)托管肉牛已有400多頭,這些由周邊牧民送來的肉牛在下階段將擴增到2000頭左右。
公司負責人希吉日告訴記者,“托管代養(yǎng)”的優(yōu)勢體現在3個方面,即科學的養(yǎng)殖管理模式、飼草料采購成本的議價權和暢通的銷售渠道,牧民自己養(yǎng)殖一頭牛每天的成本超過23元,送來“托管代養(yǎng)”牧民只需每天交10元錢,而公司保證在3個月的養(yǎng)殖期內,使每頭肉牛增重90斤至150斤。在此期間,企業(yè)還免費為牛打疫苗、做疫病監(jiān)測,確保它們健康生長。
據了解,當前蘇尼特左旗的5個“托管代養(yǎng)”點重點面向脫貧戶、監(jiān)測戶和受旱嚴重戶,這類牧民草場面積小、飼草儲備能力薄弱。對于提供托管服務的經營主體,政府按照每頭牛每天10元、改良犢牛每天6.5元、本地犢牛每天6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目前,托管代養(yǎng)點已經集中飼養(yǎng)了近3000頭肉牛,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增至1萬頭左右。
記者從內蒙古農牧廳了解到,目前內蒙古已經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各部門積極行動、緊密配合。農牧廳與氣象等部門強化溝通對接,3次召開會議分析研判形勢,發(fā)布預警信息26次;林草部門籌集救災飼草28萬噸;水利部門投入抗旱機電井11.59萬眼、運水車輛611輛,有效解決35.3萬頭只牲畜飲水困難;氣象部門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累計面積達到7.5億畝。同時,內蒙古農牧廳制定畜牧業(yè)應對旱情9條措施,抓緊解決突出問題。飼草保障上,完成調運12萬噸。牲畜減損上,提前出欄26萬個羊單位,托管代養(yǎng)3萬個。資金投入上,自治區(qū)、盟市、旗縣累計投入資金0.7億元,農牧民自籌資金3.1億元,金融機構發(fā)放“抗旱寶”貸款0.5億元,緊急購置飼草料等抗旱物資。技術服務上,全區(qū)組建20支服務團隊,開展抗旱技術服務7752人次,同步做好疫病診療和病死畜無害化處理,防止災疫并發(fā)。政策落實上,加快發(fā)放畜牧良種、草原補獎等惠牧補貼,10個旱情嚴重的旗縣已兌現資金近億元。(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