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瓶標注“零添加”的醬油被檢出重金屬鎘元素,一場有關產品成分的爭議再次席卷各大社交平臺。
今年3月,千禾味業(yè)因旗下“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被檢出含鎘0.011mg/kg,陷入輿論風波。事件源于某媒體對13款“零添加”醬油的檢測,結果顯示12款含鎘,其中千禾產品含量較高。
從四川眉山起家的千禾味業(yè),曾憑借“零添加”概念實現市值從百億元到250億元的狂飆,如今卻不斷遭受信任危機,消費者對“千禾0”與“零添加”的關系持續(xù)質疑。
對此,千禾味業(yè)董事長伍超群對媒體聲明,該企業(yè)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千禾0”既是品牌商標,也是零添加的產品,用于區(qū)分千禾味業(yè)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
當“零添加”遭遇鎘陰影
鎘元素對人體有毒,半衰期長達30年,且存在可能誘發(fā)致癌等風險。這種危險物質如何會進入到醬油中,諸多網友一時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產品“零添加”的標簽,千禾在這場風波中成為爭議最大的品牌。
3月20日深夜,千禾味業(yè)迅速發(fā)布情況說明,為及時解決消費者擔憂,消除不良影響,千禾味業(yè)快速啟動自查程序對公司在售產品、在庫產品及在生產產品進行檢測,同時對生產流程、生產設備、生產環(huán)境等進行了嚴格檢查。經自查,千禾0系列產品符合公司生產工藝要求,在生產中不存在違反零添加生產要求的情況,在生產過程中除生產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劑。同時,在千禾味業(yè)非“千禾0”的其他產品檢查中,相關的食品添加劑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在公司官網上,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產品位居零添加醬油產品板塊之首,另外還有280天、180天兩款產品。該系列產品單瓶(500毫升)零售價在15至20元區(qū)間。
不過,記者梳理發(fā)現,其中的鎘檢測并未超出國標(GB 2762),千禾對此解釋其源自天然原料,但消費者質疑其“零添加”宣傳的真實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實際上,“零添加”這個標簽給千禾帶來了許多輿論,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8年,千禾味業(yè)圍繞“零添加”三個字大做文章,先后申請注冊“千禾零加”“千禾零零”等一系列商標,試圖加深品牌標識。
兩年后,公司似乎對商標還不太滿意,陸續(xù)提交注冊“千禾0”“千禾0+”“0”等商標的申請,這些商標陸續(xù)注冊成功后,成為公司醬油、食醋、料酒和白醋等產品上重要且常見的標識。其中,公司對“千禾0”30類方便食品商標煞費苦心。該商標于2023年8月提交注冊申請,經受理、駁回及復審,終于去年1月獲得批文。
從添加劑商到零添加龍頭
2008年,當千禾味業(yè)在四川眉山推出首款“零添加”醬油時,資本市場尚未意識到這個選擇或將改變中國調味品行業(yè)的競爭格局。這家以焦糖色食品添加劑起家的企業(yè),用十來年的時間完成從產業(yè)鏈配套商到醬油龍頭的轉身。
在2015年之前,千禾味業(yè)最大的業(yè)務是焦糖色,收入占比約為50%,調味品(醬油+食醋等)的占比不足40%。2015年之后,企業(yè)逐步將業(yè)務發(fā)展重心聚焦到毛利率較高的調味品業(yè)務上。
2016年3月7日,千禾味業(yè)以每股9.19元的發(fā)行價登陸上交所,成為繼海天味業(yè)之后第二家主板上市的醬油企業(yè)。上市首年,其營收僅7.71億元,不足海天同期營收的十分之一。
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10月,在食品添加劑爭議風波中,千禾味業(yè)憑借“零添加”標簽異軍突起,股價從2022年9月30日的15.08元飆升至2023年5月30日的21.18元。2023年,公司也交出自上市以來最好的一張答卷,營業(yè)收入實現32.07億元、凈利潤5.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62%和54.22%。
戲劇性的是,中東資本的進退成為其資本市場的風向標。阿布達比投資局2023年中報突然以437.62萬股躋身十大流通股股東,卻在去年三季度末神秘退出。按當季均價18.6元計算,該機構套現超8000萬元。截至今年3月24日收盤,千禾股價收報11.60元,市值119億元,已較峰值蒸發(fā)超53%。
上市九年以來千禾味業(yè)的股價就像坐上過山車,實際上,千禾味業(yè)的股權架構暗藏玄機。
2024年一季度,伍超群、伍建勇(侄兒)、伍學明(哥哥)為千禾味業(yè)第一、二、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40.67%、9.16%和1.1%,合計持股50.93%。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公司股價頻頻創(chuàng)出新高之際,伍超群卻開始頻頻減持套現。有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他累計減持了數千萬股,套現金額高達數億元。
2024年6月,財務總監(jiān)何天奎等三名高管集體減持不超48.41萬股,此時正值公司業(yè)績增速驟降期。這種管理層與機構投資者的撤退節(jié)奏,暴露出資本對單一概念企業(yè)的謹慎態(tài)度。
穿透股權可見,伍氏家族依然通過直接持股控制著公司過半的股份。企查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伍超群、伍建勇、伍學明為千禾味業(yè)第一、二、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40.67%、9.16%和0.79%,合計持股50.62%。
零添加能否征服海外味蕾?
隨著醬油存量時代到來,行業(yè)龍頭及中小調味品企業(yè)相繼推出了零添加產品,千禾多年苦心構建的零添加護城河,已變成了能夠輕易跨越的小溪。
面對國內市場的紅海競爭,千禾味業(yè)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釋放出明確的出海信號。伍超群透露,正在重點考察3億人口的印尼市場,并試探歐美消費潛力。這與產能擴張計劃形成呼應——投資7.96億元的60萬噸調味品智能制造項目達產后,醬油產能將躍升至82萬噸,較現有規(guī)模增長156%。
在調味品企業(yè)的出海版圖中,千禾的路徑與來自佛山的海天形成鮮明對照。海天味業(yè)借助港股上市搭建全球資本通道,通過“A+H”雙平臺融資,為全球化擴張鋪路。招股書披露,海天味業(yè)已在越南、印尼設立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但其2022年出口額占比不足1%,遠低于同行10%以上的水平。
而千禾選擇產品先行,試圖以零添加差異化切入。但目前,千禾味業(yè)2024年海外銷售還面臨三重挑戰(zhàn):歐美市場對發(fā)酵食品的嚴格檢測、東南亞市場的價格敏感度以及李錦記等粵企的先發(fā)優(yōu)勢。更現實的壓力來自國內市場——隨著海天“簡鹽”、廚邦“純釀”等競品加入,零添加醬油價格戰(zhàn)已現端倪。2024年三季度,千禾味業(yè)存貨周轉天數為140.83天,相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21.81天,顯示渠道壓力正在累積。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以目前的食品工業(yè)研發(fā)和生產技術來看,“零添加”不可能完全做到,如何界定“零添加”概念還要進一步觀察。而目前很多品牌利用“零添加”概念作為產品附加值,造成產品價格虛高。
這場始于商標爭議的風波,實質折射出中國調味品產業(yè)升級的深層陣痛。當零添加從技術概念演變?yōu)闋I銷標簽,企業(yè)需要在標準建設、供應鏈管控、消費者溝通等方面構建更堅實的護城河。未來零添加的競爭將延伸到重金屬防控、原料溯源等更深維度。(孫綺曼)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